• 无障碍浏览
  •  登录 |  注册 
  • 网站支持IPv6
  • 关于芮城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55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3-10-23      信息来源:芮城县教育局      字体大小:【   中  小 】

    尊敬的张涛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探究完善建立我县“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机制”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教育共同体。为了推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具有时代特征,实现家社教育现代化,整体推进全县教育可持续发展,芮城县教育局以创建运城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基地为引领,全力打造家校社教育共同体,密切家校社教育联系,共同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依托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广泛建立了家长学校或家长委员会等机构,并建立了家庭教育领导小组,把家庭教育纳入学校全年工作计划,努力做好家长学校或家委会建设,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络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宣传家庭教育对下一代的重要性,定期组织各种类型的家长培训班,提升家长科学施教的意识、水平和能力,广泛开展主题鲜明的系列亲子活动,让家长在规范、系统、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把握良好的教育方法,加深父母与孩子情感交流,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文化阵地、宣传版面等多种形式、途径,为家长搭建育人交流的沟通平台,及时接受家长有关教育方面经验咨询,在家长亲子关系上调和矛盾,教育方法上排疑解难。有些学校还与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联系,组织社区或村镇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社会环境。

      二、依托全体教师,助力家庭教育提质增效。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契机,引导家长学法懂法,向家长宣传科学育人知识、指导家长正确育人方法、密切家校联合沟通。全县各学校积极倡导全体教师登门家访、网络家访,帮助学生家长纠正有悖于孩子认知规律、成长规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丰富家长的家教理论,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主动性,引导家长抽出更多时间关注孩子、陪伴孩子,深入孩子的认知世界、学习生活。班级家长会、家长群已成为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平台,老师和家长,家长与家长,在这个平台上轻松、积极、主动的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同时能够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和行为表现等,推动家庭教育在和谐、幸福、快乐的氛围中取得实实在在的互学效果。

      三、依托亲子共读,筑牢家庭教育的根基。

      家庭教育有各种各样的形式,而亲子共读一本书已成为增进亲子感情、密切亲子关系的一种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孩子看到家长能身体力行地学习、阅读,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将是巨大的深远的。我们通过学校推荐、线上指导、多元评价、树立典范等工作方法,扎实推进该项工作,学生和家长阅读书籍的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家长也在此项活动中不但收获了知识、提升了素质、而且锤炼了育人本领。此项活动受到了广大家长普遍支持与欢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让全社会与书为友、爱上阅读的社会效益也逐渐显现出来。

      四、依托社会实践,密切家校共育的沟通联系。

      近年来我县共荣获国家级荣誉十多项,特别是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中国书法之乡”过程中,我县各个学校通过家校携手、共创共建,积极开展由家长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中,县城内各幼儿园、小学、中学都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社会实践活动,每到周六、周日,城市的大街小巷都闪现着学生和家长的身影,他们手拿各种劳动工具打扫街巷、捡拾垃圾、清理卫生死角,成为了县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七一示范小学还开设了“家长大讲堂”课程,一方面邀请各行各业优秀家长代表走进校园,定期为学生上课,内容覆盖广泛。另一方面在学生家长的热情联系下,学生与家长走进田间地头、厂矿社区开展劳动教育和志愿者服务等,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家长与孩子共成长,共进步,取得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教育效果。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家庭教育离不开学校、社会教育的指导和帮助,只有不断加强家校联系,织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每一个孩子就会健康快乐、幸福成长,就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感谢您对县政府教育方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