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8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4-12-02 信息来源:芮城县教育体育局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尊敬的李洋、刘晶蕾、薛少茹、张波妮、梁若洁代表:
您们好!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对于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大力加强舆论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让老百姓深刻认识到“小而优”学校建设所取得的卓越成果。可以利用线上线下的媒体资源,广泛传播这些学校在教育质量提升、师资力量强化、教学设施完善等方面的积极变化。以真实生动的案例,展示孩子们在小而优的学校中快乐学习、茁壮成长的景象,让老百姓直观感受到这种教育模式带来的益处。同时,积极组织宣传活动,走进乡村社区,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详细解读“小而优”学校建设的意义和成果,消除他们的疑虑和误解,从而真正认同并支持这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校建设,为乡村孩子创造更美好的教育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师资力量建设
依据目前农村学校学生数,义务教育各学段要正常运行必须满编制配备教师,方可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强师政策,多举措、全方位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中小学教师定期补充机制,招聘教师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在有合格师资来源的情况下,招聘数量能够保证,每年招聘教师数量不得低于减员人员,有编即补,缺一补一,切实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不足问题。
2.加强特岗教师、三支一扶教师的招聘力度,用以补充农村、山区学校教师短缺。
3.出政策、强宣传,吸引芮城在外优秀教师回芮工作。
4.加强同师范类院校的沟通联系,走进师范类院校同毕业生进行点对点招聘,争取更多的公费师范生到校任教。
5.响应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发挥优秀退休教师的作用,返聘他们到学校继续从教,通过“传帮带”,变“输血”为“造血”和“活血”,不仅有助于改善师资队伍结构,而且有助于实现教育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6.加大音体美、信息技术、心理、劳动教育等学科的招聘力度,开齐开足全部课程,确保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7.进一步同北京二小、北师大合作,加强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人次和时间。全力做好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工作,组织部分校长和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学习;组织乡村骨干教师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大高级研修;组织对教育管理干部队伍进行培训;组织教师收看北师大“强师计划”公益活动和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系列直播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1.增加财政投入,确保学校的基本运转和发展需求。
小规模学校的安全及运转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每年除按学生人数足额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外(不足百人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另外向乡镇小规模学校有一定的资金倾斜,用于弥补学校办公经费的不足,保障规模较小学校的运转和安全等基本需求。
2.优化经费使用结构,加大对教育教学、教师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
教育教学是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重要保障事项,教师培训费有明确要求,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乡镇学校维修建设项目等资金需求,每年按学校申报的资金需求已基本得到保障。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经费的预算管理,科学编制年度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财务公开,确保经费使用规范透明。
四、绽放特色课程异彩
在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发展的进程中,我们需着重在课程开设与特色建设上大做文章。通过精心设计符合乡村实际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滋养。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校本课程,让教育与乡村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归属感。同时,在特色建设方面下足功夫,比如开展独特的艺术、体育或实践活动项目,让农村学校绽放出别样的异彩。以这些举措切实提升教育服务质量,真正实现农村学校“小而优”的建设目标。让每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都成为教育的璀璨明珠,为农村孩子铺就充满希望的成长之路,让他们在优质的教育环境中尽情追逐梦想,收获美好的未来。
以上答复您们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们对县政府教育方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