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8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4-12-02 信息来源:芮城县教育体育局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尊敬的薛晓东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学校的劳动教育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劳动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关键枢纽,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总和育人价值。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一、明确劳动教育目标
首先,学校明确了劳动课的教育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体系,明确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了实践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劳动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加大劳动教育资源投入
学校加大了对劳动课程资源的投入,一是增加财政专项拨款,用于改善劳动教育的场地和设备条件。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教师劳动教育的专业素养。三是整合社会资源,与企业、农场等合作,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芮城圣天湖、阳城大枣、花椒、世杰康养等劳动实践基地等,我们将积极联合,拓宽社会资源渠道,确保劳动教育取得更好成效。我县西陌中心小学以劳动实践田为依托,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我爱劳动,我最美》曾获山西省劳动劳动教育优秀课程。优秀经验并在运城市思政一体化暨劳动教育现场会做专题的讲座暨分享。
三、丰富劳动课程内容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劳动课程内容,包括手工制作、农艺种植、家政服务、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
四、加强劳动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学校加强了劳动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体系。编制校本教劳动教材,实施“劳动+″课程体系,将劳动课与科学、技术、艺术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五、建立完善的劳动课评价体系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劳动课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劳动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进行综合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成果,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课程的学习。
六、倡导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
学校倡导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劳动课的建设。邀请家长参与劳动课的教学和评价,增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和沟通。同时,与社会组织和企业合作,开展主题日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七、挖掘本土的传统文化和特色产业,将其转化为劳动课程资源,如地方传统工艺、特色农产品种植与加工等,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芮城的阳城卤肉、麻片、风陵渡甜点枣的制作,优质农产品大枣、苹果、花椒等种植以及传统的农耕文化,让学生了解芮城优秀文化,热爱芮城,发展芮城。
八、加强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等活动,让他们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农忙时节,组织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收割农作物,体验农活。主题日开展送爱心活动,走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给老人整理内务,从小培养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
九、整合社会资源,引领劳动教育发展新高度。充分发掘和借助本土悠久的文化历史,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在研学中引领学生劳动实践。芮城县自然资源丰富,有驰名中外的永乐宫壁画,有243万年的西侯度遗址,有大禹治水的故事。组织学生走进广仁王庙,探寻中国现存唐代木构建主题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在“社会大课堂”中收获了多元知识,体会了劳动的快乐与光荣,沉浸式地感受到家乡芮城的魅力,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富强,从小培养有大爱、有责任、有担当、有干劲的新时代好少年,热爱家乡,发展芮城,热爱祖国,振兴中华!
学校劳动课的建设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明确教育目标、加大资源投入、丰富课程内容、加强学科融合、完善评价体系和倡导家庭社会参与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学校劳动课的建设和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县政府教育方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您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