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登录 |  注册 
  • 网站支持IPv6
  • 中共芮城县委 芮城县人民政府 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时间:2025-02-27      信息来源:芮城县人民政府      字体大小:【   中  小 】     浏览次数:

      202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部署,全面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着力推动政府职能、执法效能、制度建设、营商环境等方面不断优化,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发展,为全面建设秀美芮城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根据《山西省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的规定》,现将芮城县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引领法治芮城建设

      一是坚持思想引领,着力提升法治思维能力。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县各级各部门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等权威辅助读物开展学习研讨,建立健全常态化学习机制。县委常委会会议、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各单位利用周头晨会等形式强化理论武装;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通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主要领导讲党课等多种形式,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撰写学习笔记和体会等方式积极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集中学习,利用电子屏、微信群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县委党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为党校重点课程,选派优秀教师在各主题班次课程中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专题授课,全面推动各级干部尊法学法用法,提升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二是强化统筹推进,着力提升职责任务落实水平。把党的领导作为推进依法治县的根本保证,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贯穿于依法治县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和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将法治建设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同奖惩。召开依法治县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2024年全面依法治县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调整了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组成人员,审议并通过了《2024年芮城县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工作要点》《2024年芮城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芮城县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纲要(2023—2027年)〉的实施方案》等,各级各部门按照2024年度依法治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确定目标任务,党委(党组)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组织学法用法,做尊法学法表率。结合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或实施方案,细化落实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把法治建设融入本地本部门中心工作,促进法治建设责任落实,不断推进我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芮城。

      三是突出考核述法,着力提升法治工作质效。将乡(镇)“民主法治示范村”“乡村矛调中心建设”两项内容纳入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列入专项考核。通过书面考核和实地考核的形式进行专项考核,并形成考核报告。

      将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通过召开专题述法会议,以现场专题述法和书面述法的形式实现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全覆盖,切实起到督促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二)加快建设现代化法治政府,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突出需求导向,着力提高行政复议的公正性和高效性。持续深化行政争议多元解纷机制,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开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学习,不断提升“关键少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精心拍摄接地气的普法短剧《行政复议抚民心》,获得山西省第四届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优秀奖。按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规定,完善行政复议的流程,做到繁简分流,对于符合条件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做到简案快办,对于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做到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所有案件皆电话或者当面听取申请人的意见,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举行听证会,调查清楚案情后,目前已举行听证会3起。准确把握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关于扩大受案范围的新规定,2024年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67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61件,不予受理7件,未补正视为放弃行政复议申请1件,受理后审结54件,其中责令履行21件、撤销并责令重新作出2件,确认违法1件,维持4件,驳回行政复议请求17件,终止9件。办理行政复议后应诉案件3件,下发行政复议意见书5份。办理以政府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6件。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

      二是发挥规范作用,着力提高备案审查精准性和有力性。严格按照《山西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与监督管理办法》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核。今年以来,共审核县政府及其办公室、乡镇人民政府转送的文件60余份,其中5份为行政规范性文件,2份为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通知,并按相关程序出具了合法性审查意见。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全面清理县政府、县政府办公室及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现存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中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2024年共清理规范性文件2件,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2024年共征集到需县政府决策的重大行政决策4件,已按照《芮城县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文件要求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公示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已完成其中3件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工作,均履行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

      三是强化监督协调,着力提高行政执法规范性。一是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行使。全面梳理市场监管、文化市场、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农业、应急六大领域行政权力事项和执法职能,将分散在多个部门多个单位或单位内部的执法、监管事项进行整合,形成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事项清单,实现“一个领域一支队伍”执法。二是稳妥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根据乡镇实际需求、承接能力等情况研究确定赋权事项下放清单,将赋权乡镇的50项执法事项动态调整为47项,确保执法职能在乡镇“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能力水平。按照年度培训计划,组织全县行政执法人员按时收看每月一期的行政执法大讲堂课程;芮城县举办了2024年行政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培训班、全县执法人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自学活动、乡镇行政执法人员素能提升培训复讲活动和“行政执法人员云宣讲”活动,共组织执法培训4次、收看执法大讲堂11期,扩大培训覆盖面,不断提升执法人员法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四是严格资格审核,加强执法岗位人员管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组织各执法部门对单位执法人员持证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审查,确定因调离、退休等原因离开执法岗位的38人的行政执法证件全部依法收回、注销,并在县政府官网公布证件清理情况。完成2024年度行政执法证件申领工作,组织各相关执法单位30人进行统一执法资格审核和公共法律知识线上考试并取得执法证件,切实提高全县行政执法岗位及人员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五是规范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效能。印发了《关于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资料规范工作的通知》,不定期深入各执法部门对资料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督查。组织开展了全县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抽取全县7大重点领域和10个乡镇的30卷行政处罚案卷进行评查,针对问题提出四方面21条整改建议,将反馈意见发放相关单位进行整改落实。六是强化执法监督,推动执法行为持续规范。研究制定了《芮城县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芮城县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广泛收集群众对行政执法案件和行政执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实行对各类案件统一受理、统一答复,推动执法监督靠前一步拓展“监督源”。制定了《关于开展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在全县行政机关开展全面整治运动式执法、“一刀切”执法、简单粗暴执法、野蛮执法、过度执法、机械执法、逐利执法等不作为乱作为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活动,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性执法的行政效能监督和问责追责力度,督促各行政机关开展自查自纠,查找整改突出问题,促进执法部门及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突出源头治理,着力提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将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与综治中心、法庭、派出所等资源相融合,为辖区群众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多元解纷服务。一是专项活动开展。指导各类调解组织开展“婚恋家庭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25件,成功化解119件。全县各级调委会2024年度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800余件,接待群众5870余人次,登记来信来访事项120余件,解答法律咨询1600余人次。二是加大警调对接力度。与公安局联合制定印发“警调对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调解流程和调解范围,规范行政调解有序开展。三是规范品牌调解室。指导5个品牌调解室总结调解工作法(陌南老支书调解室的“223”调解法、西陌蕊芳调解室的“1314”调解法、社区中心老兰调解室的“133”调解法、古魏张司法调解室的“五讲、四有、三不能”调解法)规范化运行。

      五是聚焦民生保障,着力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便民为民水平。芮城县现有1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0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51个公共法律服务点,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基本建成。2024年共接待咨询群众7326人次,办理刑事、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152件,其中民事103件,刑事49件,共办结案件103件。进一步落实律师值班监督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安排律师到检察院值班46人次,为认罪认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103人次。认真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支持、引导村居法律顾问开展精准法律服务,2024年以来村(居)法律顾问累计服务群众190人次,服务总时长达93小时,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群70余个,群众满意率达100%。

      六是深入开展全民普法。认真组织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突出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和民法典,针对“3·15”消费者权益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月、“6·26国际禁毒日”、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四下乡”、未成年人保护、“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宣传节点和主题活动月,我们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深入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程,创新普法方式,运用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持续通过“指尖学法·学法日历”宣传有关法律法规,2024年卡片内容宣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黄河保护法、反有组织犯罪法、行政复议法以及非法集资和耕地保护、电动车管理条例、《殡葬管理条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366期,法律知识问答105期。

      (三)全面提升法治社会建设质效,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简化便民程序,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服务事项“标准化”。聚焦“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要求,对照省、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梳理编制并以县政府文件公布《芮城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在此基础上调整了县乡两级权责清单,调整后县本级权责清单由2023年的2511项变为2540项,乡镇权责清单由2023年的154项变为149项,以政府文件印发公布,全面推进“清单之外无审批”的刚性规定。完善进驻人民之家21个部门604个事项的“一次性告知书”“办事指南”,并对外公示。持续深化“简政赋权”,向风陵渡经济开发区赋权112项,有力推动依法行政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服务过程“规范化”。根据省、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形成我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并印发公布,实现了审批事项的规范化;在人民之家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完善工作制度、流程、台账以及督办单,通过群众反映、及时转办、跟踪督办的方式为企业和群众疏通“办事梗阻”,破解“办不成事”难题,全年共承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6件,反映问题数量由总办件的0.6‰下降到0.088‰,回访满意率达100%;全面公开人民之家高频民生事项及咨询联系方式,实行“不打烊”咨询,“全时段”预约,减少企业群众跑腿次数;建立电子监察管理制度和审批运行监管抽查制度,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网办超时件进行督促整改。全面落实“啄木鸟”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经营主体畅谈日活动、构建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机制、完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制度,全面查摆县域营商环境存在问题,进一步推动解决营商环境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推动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服务环境“便利化”。全县建立66个商事代办网点实现全域覆盖,今年以来共为经营主体提供帮代办1000余次;按照省市“不打烊”政务服务区今年要建设覆盖70%的乡镇要求,在去年完成3个乡镇建设的基础上将再增设4个乡镇的自助区建设,逐步推进全覆盖;依托重点项目政务服务工作专班,建立“全代办”队伍,设立“全代办”窗口,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承诺办理等服务举措,做到材料不齐指导办、资料齐全马上办、紧急事项加班办、招商事项主动办、重点事项跟踪办、复杂事项联合办,以全方位、无死角的优质服务打通审批服务“最后一公里”。针对手续办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由专班成员提前对接,上门服务,落实“一项一策”服务机制。针对企业办理项目建设手续中的“不懂、不会、不知”问题,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主动对接项目单位,上门讲解项目手续办理中涉及的行业政策,指导企业精准编制相关审批材料,推行专业辅导、专人对接、专项指导“全代办”。对进度缓慢的项目,主动催办、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引导项目快速推进,做到不能因项目单位和企业不理解政策、不熟悉业务等影响项目推进。

      二是优化服务供给,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

      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专项行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专家库,组建法律服务团队,深入乡镇企业,为企业提供法律体检1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产权保护、税费负担、企业融资等重点问题,开展政策法律法规知识解读宣传,共解答职工咨询158人次,提出法律意见16条,为企业审查合同25份。

      持续开展联企服务活动。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成立法律服务团队,组织律师担任8家企业法律顾问,担任各乡镇村委会、社区法律顾问161家(行政村145个、社区16个),参加法律援助法、民法典等法律宣传6次,开展法律服务村村行活动22次。持续实施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今年以来共为群众提供免费咨询6769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46件结案96件。

      三是践行“枫桥经验”,积极化解涉企矛盾纠纷。构建基层人民法庭、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五位一体”的“一庭两所”矛盾纠纷化解联调机制;依托村(居)民调解小组、村(社区)调解委员会、镇调解委员会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平台,建立“三三制”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充分动员村社干部、调解员、网格员、一村一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人员力量,建立“五支队伍”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助力涉企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2024年通过入企排查、企业体检、企业法律宣传等形式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乡村两级矛调中心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00件,其中涉企纠纷3起,调解员入企宣传排查并提供精准法律服务6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